首页 / 文章发布 / 君合人文 / 君合人文详情

那三年 我们说相声

2019.06.24 史欣悦

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岂不亦伟哉!

——司马迁 《滑稽列传》



2011年到2013年的君合新年晚会上,我和林海宁说了三段相声,《谁都不容易》、《今年没节目》、《我是合伙人》。这三段相声,问题是严重的,教训是沉痛的,其恶劣影响至今都没有完全清除,每想到此,我都会感到十分地欣慰和愉快。



2010年秋末冬初,例行开始了新年晚会的筹备。演出任务摊派到组里,我代表我的组接受了任务,但是有点发愁。唱歌跳舞我不会,只能往语言类上想。可是过去的经验告诉我,拍个戏太费劲。不管是《好在哪里》还是《一张黑名单》,虽然呈现很好,但是排练过程极其痛苦。这么说吧,你要想让君合文艺界人士打起来,就拉他们一起演个戏,和装修易致离婚一个道理。从写剧本到排练,从台词到表演,各位艺术家都很有想法,也很有坚持。在相互虚心地切磋之余,也必然相互顽固地指责。挑头儿建个剧组,比挑头儿开个新所还费心。为了交差,我物色上了也同样领了组里演出任务的林海宁。


我和林海宁同志作了一场了开门见山、推心置腹、一拍即合的谈话。大意就是,咱俩编个相声,就说所里的事,你逗我捧,算咱们两个组的节目,也不用麻烦别人,也不用协调好多大腕的时间,轻轻松松完成了演出任务,回家过年。海宁同意了,并和我分头开始写相声。这就是君合德行社的缘起,初心十分地单纯,但是干起来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所谓轻轻松松不麻烦,只是我们浅薄幼稚的想当然。


过两天,我们写出了几段。我仿佛记得海宁写了一个“三个180”的包袱,说成功的男性合伙人,要有一米八的个头,180平米的房子,还一个什么180,因为太黄所以我忘了。这段后来没说。我们一起练习着念了几段剧本。海宁说,还是你逗哏比较好。于是我们俩就调换了一下捧逗角色。



2011年1月站在舞台上说《谁都不容易》之前,我并没说过相声,最接近的一次是上小学时候,给同学背过刘宝瑞的《假行家》。有人说,你是天桥的,所以你从小说相声。这是一种刻板印象,就像觉得维吾尔族都能歌善舞,中国人吃披萨也要用筷子一样。天桥还有摔跤的、拉洋片的、拔牙的、卖大力丸的,我为什么没有去干这些事呢? 何况,我所生长的天桥,并没有说相声的环境。据说,德云社是2003年开始在天桥乐茶园演出的,可是那年我正好不住在天桥。我是2004年回国之后才听说德云社的大名的。


但必须承认,郭德纲、于谦的小剧场表演给我很大启发,最重要的一条是,相声必须有强烈的聊天感,与其说我给大家表演一段相声,不如说我给大家表演一段可乐的聊天。因此,我们在排练中最重要的一项练习,就是找到聊天感:我体会着沉下嗓音讲故事,海宁体会着轻松稳重地吐出“嗯、啊、这、是”这些捧哏的金句。 


这三年的每段相声都是经过两个月的排练。第一个月主要在写,第二个月主要在练和背。我希望这节目不要太短,说个又短又响的相声我们还没这个本事。每次编写的时候,我们都瞄着20分钟说完,结果却年年都说到半小时以上。每隔两三天,我们都要碰一次,一边练一边改。排练有时候是快下班开始,有时候是晚饭后开始,常常搞到11点以后。有一天排练完,接近午夜,我们俩走出华润大厦,发现街上很多带着圣诞老人红帽子的年轻人,方才意识到,那天是平安夜。我们两个大老爷们在各种包袱的实验中,迎来了一个欢乐祥和、浪漫温馨的圣诞节。



《谁都不容易》的演出场地在好苑建国酒店的宴会厅。那次是几个年轻人主持的,伴着新闻联播的音乐上了台。我和我的饭团坐在较后面的一桌看前面节目,记得有小伙演姑娘、姑娘演小伙等异装情节。后来张千金律师就开始喊宴会的饭吃不饱,跑到楼下唐宫打包点心和乳鸽上来吃。随着节目的进行,会场也越来越乱,我开始有点小担心,一会乱哄哄的上去,怎么说呀。但最后也只能心一横,管他呢,爱怎么地怎么地吧!


倒数第二个节目在进行,我和海宁在台边上等。肖微律师拿着个单反,给备场的我们拍下了这张照片:

 

image.png


那时候热爱单反的肖律师未曾想到,一个专门以编排他为票房卖点的相声组合即将出道。 


在乱糟糟中上场,一个桌子、两个立麦,正面灯光打开,照得人看不清面前黑压压的观众。我借着调整麦克立杆打趣了一下林海宁在前面节目里客串的一个“二表弟”,然后说出了那三年相声的第一句台词:


史:前面的演出很精彩,高潮迭起。有人问我,你们那个剧组怎么不演了。我们剧组有点情况,游有仙、李小智已经不在了。


剧场竟然安静了,观众脸上有期待的笑容。


到林海宁说出:

林:行了,你下去吧

史:我下去,谁说啊

林:我说啊。你不是报幕的么,报完了你就下去吧


开始有明显的笑声。到海宁说出:

林:我丫今儿就用北京话在这儿说相声,气死你丫的。


观众大笑。我心里有底了,就这个笑点,那您就擎好吧!


到朗诵完那时广为传颂的玫瑰诗“我很黏”,局面完全打开了。观众的情绪和眼神告诉我:我们就好这一口!


然后叙事进入了正题,讲在君合律师、秘书、行政都不好干,包袱都响得不错。大家在“开满玫瑰花的眼睛”那首诗出现的时候,又热烈了一下。最高潮出现在:


史:这所里就没地方安排我了

林:都干了一遍了

史:肖律师也为难了,他说你这人,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干不了,怎么安排你呀

林:是呀

史:我跟肖律师说,肖律师,看您这么开通,那我也就实话实说了,既然我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干不了,那就让我当合伙人呗


宴会厅里爆发的笑声和喝彩声,声震屋顶,掌声不停,后面的那一句:"史:肖律师一听很吃惊,看着我说:这个秘密你也知道?"都很难说出来。


排练时,我们知道这是精彩的包袱之一,但是没想到它这么受观众喜欢。我在感到有点小意外的同时,也知道今天演出成功了。


演出的第二天是合伙人会。据说,在合伙人会上还有人提到这个包袱,说:昨天相声里说了,律师什么都干不了的,就当合伙人,合伙人什么都干不了的,就进管委会。又据说,从此合伙人会都不安排在新年晚会的第二天举行了。



第一次说相声成功了,许多朋友都表示了祝贺,也有朋友表示了担心:你们这么损领导,不会对你们个人有什么影响么?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肯定有影响,但事到如今,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影响。海宁回北大教务办事,北大老师还嘱咐他呢,大意是:你们别再那么说了,你们还年轻,不知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道理。


我们谢谢各位亲朋关心的同时,以不知天高地厚的态度,又继续胡说了两年。后来大家看到我们这么不懂好歹,也暂时没得什么报应,也就不再提醒我们了。


新年晚会的节目,总是能体现出事务所的一些风向。金融危机以前的好节目,主要是吐槽工作、客户和内部管理,比如《都得累死》和《好在哪里》,基本是夸大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发发牢骚、撒撒娇。金融危机来了,一下子风声鹤唳,晚会的重头节目就变成了《一张黑名单》,把裁员当成狼来了,先喊出去,既吓了地主也唬了羊。到2009年,全所实行减薪休假,但是没有裁员。据说《一张黑名单》所表达出的“一个都不能少”的呼吁,起到了一些作用。可谓“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乎?


image.png

《一张黑名单》剧照


《谁都不容易》站在君合各个岗位上吐了一遍槽,那么第二年说什么呢?我们又回到了做律师的焦虑上,生活焦虑、职业焦虑和社会焦虑,于是便有了《今年没节目》。 这第二段相声的创作和幕后,我在表演之后,写过一篇《向XX致敬》,现摘抄几处:


“明眼人看得出,《今年没节目》是在向三谷幸喜和他的《笑的大学》致敬。故事的结构完全是“致敬于”《笑的大学》,整出戏只有两个人,一个剧作者、一个审查官,在对剧本的讨论中碰撞出一些戏剧冲突和喜剧包袱。北京人艺不久前已经致敬过一次了,由陈道明与何冰主演的话剧《喜剧的忧伤》即是《笑的大学》的中国版。”


“在表演方式上,我们试图向传统曲艺和戏剧致敬。……取消小品形式的诸多布景和道具,我们希望观众把注意力放在台词之上,……最终,我们的道具仅是一把扇子而已。插一句花絮,还多亏了这把救命的扇子:演出时,舞台灯光很热,宴会厅人很多,让我一段台词过后立刻感觉缺氧,腿软心慌,大有一头倒下之势,我拼命摇起了那把扇子,造出了阵阵凉风,才算避免了一起舞台事故。向扇子致敬!”

 

“《今年没节目》演的审查过程,应该是一个表达焦虑的过程,本来待审查的剧本只是说说奖金和孩子的事,没想到在对话中,越走越深入,一直刨到了社会认可、晋升合伙人和是否要辞职的问题。这既不是剧作者原先写在剧本里的,也不是审查者想谈的,可是这些问题就在这种的无意识的对话中你来我往地摔碰出来了。”


“有观众说最后演得都悲壮了;我们没想往悲壮演,要是真觉得悲壮,那是林海宁先生演得有力量。”


“去想明年演什么还太早,工作和生活从来不缺笑料。……明年实在没的演,林海宁先生,要不咱也对调角色再演一遍,名字就叫“向去年致敬”?到那时候还没有一哄而散的,都是您真正的粉丝。”


其实,《今年没节目》排练过程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和海宁一起去秀水买领结,非常像搞基合伙人。


那一年因为一些技术问题,奖金改在五一节发。临近演出没两天,林海宁在楼道里遇到欧姨,欧姨给林海宁讲了一通为什么五一发奖金的道理。林海宁开始以为是他自己的事,听了半天明白了,原来大家都一样,他就说:欧姨您跟我说这个干吗呀,不是大家都一样嘛?欧姨说,你们不是要说相声了吗,我先跟你说明白喽!



君合晚会的时间基本是在一月中旬,我也是在相声筹备和演出中,度过了自己31岁到33岁的三个生日。林海宁和我的饭团朋友们,在几次谢幕的时候,给我庆生的惊喜,送给了我烟斗和毛绒大熊等生日礼物,至今都记忆犹新,十分温暖。 


表演相声的那三年,也正是我自己跟自己较劲得厉害的一段时间。看自己看别人看社会,总有诸多的不顺眼,事后诊断属于心理学上的青春期滞后。那会儿,心情是郁闷的,情绪是暴躁的,精神是涣散的。多亏了这三段相声,让我把当时的许多不快放下,沉浸到排练和演出里。写相声段子,让我用幽默、自嘲的眼睛看周围,观众们的笑声和掌声,浇开了我心中积郁的块垒。


仿佛喜剧表演者,在台下多是沉默或孤僻的,我听周星驰、郭德纲都这样描述过自己。的确,人的情绪不能总是在喜剧中的状态。是不是郁闷的心情更能创作喜剧,所谓不悱不发呢?在我看来是这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郁闷人生易笑谈。 


说几场嘻嘻哈哈的相声,观众愉快了,我也痛快了,逗乐了别人,治疗了自己。


《今年没节目》的实验很有趣,也很有难度,收获了不少经验,但是最终觉得不算成功。不过如今朝花夕拾,2012年1月份在长富宫上演的《今年没节目》,还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地预测了一些未来,改变了一些小事:


其一,《今年没节目》最早提出了移动办公概念:


(史欣悦演肖律师,林海宁演林海宁)

林:……我倒是有一个办法。您看这都什么时代了,有网络有视频,不一定都到办公室来上班嘛

肖:都不来,那我不成光杆司令了

林:不是不来。我们可以采取分散办公的方式,在北京著名的居住区,天通苑、上地、良乡、八宝山设一些办公室

肖:八宝山也是著名的居住区?

林:住那边的人可多了。自己找离的近的办公室上班。也不用固定座位,跟图书馆一样,自己找空坐。

肖:哦,座位都不固定

林:对呀。你想啊,这么多人出差,这么多人在家办公,不一定一人一个座嘛。

肖:那倒是。

林:我估计,有五十个空座,咱们这五百多人就都坐下了,省多少钱呢。省下钱,给大伙发奖金,也不用编那么多理由扣我们的

肖:那不是编理由,那是严肃纪律!

林:好好。这样大家上班都近了。您呢,每天就巡视全北京,多有派呀。

肖:哦,我巡视全北京

林:对呀!同事们好久不见打一个电话,多亲切呀。电话会上,叮咚!良乡的上线了,叮咚!通州的上线了,一问“肖律师你哪呢?”

肖:我在哪呢

林:“我啊,我刚从八宝山出来,现在上地这呢”

肖:我不去!我就在建国门呆着。

林:您别发火啊,我去八宝山,史欣悦去见上帝行了吧,反正我们都住西边


其二,《今年没节目》促进了资深A晚期糖尿病问题的解决,后来律师到资深A之后,不论再干多少年,都只有一个加号了:


肖:……今年不是给你们跳级了吗

林:还说跳级的事情。三月份刚混到中级B,没过几个月说是补调一级,我就成了中级A了。

肖:那还不好啊?

林:是挺好的,可是人家就说我啊,“你看看你啊,中B就当了这么几个月,装B也得装久一点啊!”

肖:这都谁说的啊!你中级A,总是高年级把。

林:中级A当然不是高年级啊,我上面还有资深CBA,到了资深A,还有A+,A++,A+++

肖:哪有那么多加号啊

林:是呀,我以为资深A都得糖尿病了呢

肖:糖尿病三个加号就算晚期了


其三,在《今年没节目》中,福建莆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林海宁神预言了自己的离开:


林:我看出来了,我想呆也呆不住了,孩子又小,上班又远,奖金拿3块3,又当不上合伙人,相声也不让说了

肖:你怎么那么多事啊,你这人计较的太多了,要拿得起放得下!

林:肖律师,哥混到现在,拿得起放得下的只有筷子!说实话,你现在就是留我,我就自己也得掂量掂量啊。

肖:怎么着,你还敢辞职

林:我就算辞职,也等五一拿了奖金,再辞职啊。哎,您要着急让我走,要不先把奖金给我发了?

肖:甭想。我告诉你,你借着年会挤兑我那么多年了,说走就走,门都没有啊

林:你不让我走,是留着我报仇解恨啊。那你要报仇,你也说个相声挤兑我吧,你解恨了,我好拿奖金走人

肖:哎!你是来找我审相声的,还是来说要辞职的

林:我没有说我要辞职,是你说我要辞职的啊。

肖:我不跟你们说相声的斗嘴。


一语成谶!林老师前程似锦,一路走好!



第三年《我是合伙人》,又回归到了传统的一桌一扇、一身长袍。准备这个节目时,我已经决定这是最后一次了。想每年突破自己实在是痛苦,随便准备吧,又怕人说一年不如一年。何况工作之外再拿出排练的时间,也觉得精力不济。过了滞后的青春期,心情好起来,写笑话的反作用力也小了。换句话说,我病好了,相声疗法可以结束了。 


《我是合伙人》正好赶上刘大力当选管委会主任不久,我们拿这个事也说了几个段子,当然刘律师早就是我们节目里的名人,当了主任更是可以在他的人物设定上增加不少佐料。后来有朋友说,我们很好地处理了管委会换届这个敏感话题,实话说我还真没觉得这事敏感呢。看来迟钝点也好,百无禁忌,要不然哪里找那么多包袱去。


开场不久有这么一段:

史:我就说 海宁 咱们临时给合伙人们表演个节目 你给我量个活啊

林:捧哏行话叫量活

史:我说完这句 电话就放到免提了 没想到他当时一听就急了 这帮孙子以为咱俩是跑堂会的呢 说演就得演呐

林:嗨 你倒说一声你免提了

史:可是正式一开始呢 电话就刺刺拉拉听不清了

林:怎么就我骂人那句都听清了呢

史:听不清也没关系 我在现场 他在线上 他捧哏么 听见我说话的当间 说个哦哦 啊啊 啊啊 哦哦就行了

林:去 你当我演*片啊


倒数第二句我忘了说,倒数第一句海宁自然也没有机会接上,但是这是他最喜爱的包袱。演出结束后我们去古律师家玩,海宁还要拉着我给在场的同事们再说一下这段,让他把演*片的瘾过了。


快结束的一段包袱,可能也影响了后来员工旅游政策:


林:……你们旅游有没有

史:有啊,

林:都去哪些国家啦

史:哪些国家?国家啊,去了一趟秦国,去了一趟楚国

林:还有这两国呢,不是都灭亡了么?

史:就是西安和张家界。……


后来团建旅游下放到业务组了,没再听说哪个组去西安和张家界了。


这段相声说完,鞠躬下台,结束我们三年的相声之旅,德行社成为了君合历史上的一个小花边,偶尔还有人提起。



林海宁老师是有心人。他把三段相声的录像请人配了字幕,放到了网上。于是这三株大毒草至今还能看到。互联网的传播,推着这三段相声的流毒走向了更深更远。以至于后来有猎头给我写邮件,都是这么开头的:史律师,您好,我是德行社的粉丝,现有一……。有一什么不记得了,但并不是德云社在招人。


后来那几年,每到岁末,还会有人问起,今年还说吗?虽然大家有很多鼓励,我还是固执地觉得,说三次已经够多了,别没完没了。我总是回答:人都让我得罪完了,不知道说谁啊!但是很多干部群众觉得,我当了合伙人之后,说了一次《我是合伙人》就金盆洗嘴了,肯定是被管委会招安了。等后来林海宁去创业了,我就更有理由了:坏人已经走了,我从良了。


是的,没有林海宁就没有那些天马行空的包袱,他的机敏和睿智奠定了这三段相声里幽默的质量和密度。有人说,你们包袱真密集,笑得连歇一会的功夫都没有。这是谬赞了,但是如果有这样的效果,还要归功于林海宁。林老师在《谁都不容易》里的一次现挂至今都让我回味:


(说到王先生对君合大公无私的贡献处)

史:还有,王先生还把老婆贡献给君合

林:啊

史:欧姨呀,王先生把欧姨贡献出来,每个月给我们发工资,眼看就要给我们发奖金啦。

林:对,那还真是,那掌声赶紧献给财神奶奶啊。


这是原词。因为前面有一个王达维演的京剧节目,那时候他还没来君合工作,我就临时加了一句:


史:今天王先生把孙子也贡献出来了,给我们演节目。


我本想说这么一句就接下一段了,没想到林老师神来之笔:


林:这孙子演得不错!


我就喜欢这类现挂包袱,十分精彩,当时我就毫不掩饰地笑场了。



相声都是编的。我们这种内部相声,更是捕风捉影、指鹿为马、博君一笑。当年我们两个年轻律师,对于所里的管理内情和合伙人的各种主张,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所以我们就靠编,怎么可乐怎么编,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编的时候也不怕有人不爱听,因为我们也不知道谁爱听什么,谁不爱听什么。到今天,知道的多了,反而编不出来了,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裤。


也有人拿瞎编的相声当真事。某次所里发一个关于文件系统使用的通知,是这么开头的:史欣悦和林海宁的相声有误导,关于系统使用的规定其实应该是,……。这就是太当真了。果需如此,每则管理通知可能都要加上这样的导语才行。


后来到君合的人说,三段相声应该放在入所培训的视频里,有助于加深对君合的了解。我觉得可以请知识管理部和人事部认真考虑。去年,有一位君合朋友圈来交流的律师,见到我说,2015年春节我孤身一身在欧洲过年,全是看你的相声度过了除夕夜,今天来到君合、见到你,非常开心。我听了很欣慰,这三段相声除了娱乐人,还能温暖人。


此前没有机会向我们尽情调侃的肖微、刘大力等各位宽宏大量的前辈表示谢意和敬意,也没有机会向君合的同事们——我们包袱所根植的深厚土壤——表示感谢。值此君合三十周年,让我们再鞠一躬,多少个谢谢,尽在不言。没有君合这样包容的文化,没有君合这些特专业又特有个性的同事们,没有君合这样一个温暖又长情的大家庭的熏陶,就一定没有这三段相声。三段相声收获的掌声和鼓励属于君合,三段相声是我和海宁当时在君合生涯的小结,也是我们送给君合的最尽心的礼物。 


就在君合筹备三十周年庆祝活动前夕,我们多年的娱乐大管家妮子离职了。妮子操办了多少场年会,我已经数不清了。离职的君合人一般会进两个微信群,一个叫正宗君合老友会,官方的、逢年过节发红包、但是平时没人说话的,另一个群是野生君合老友会,林海宁简称为“野合群”的。妮子作为离职新人加入了野合群,一片欢迎声中,有人说:我们野合群都可以办个年会啦,就差史欣悦了!


这包袱抖的,随我!


君合是两大国际律师协作组织Lex MundiMultilaw中唯一的中国律师事务所成员,同时还与亚欧主要国家最优秀的一些律师事务所建立Best Friends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协作组织和伙伴,我们的优质服务得以延伸至几乎世界每一个角落。
北京绿化基金会与君合共同发起的“北京绿化基金会碳中和专项基金”,是中国律师行业参与发起设立的第一支碳中和专项基金。旨在充分利用公开募捐平台优势,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宣传碳中和理念,鼓励和动员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增汇减排”、“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