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发布 / 君合人文 / 君合人文详情

5·12地震中的君合人

2019.05.12 何侃

同事约稿时,给了我一个“定时”作文的命题,让我写一写在君合16年中的某一年。不知为何,我没有太多的思考或回忆,便很快选择了2008年。是的,在君合的16年里,每一年都在成长着、经历着、感受着、回忆着,而2008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与5·12汶川地震有关的事件让我对这个机构的生命力和特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篇文章发布时,是5·12汶川地震11周年的纪念日。11年过去了,很多记忆仍深深地存于脑海,很多细节来自于我珍藏的每一封电子邮件。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地震发生了。当时,我和一位同事在上海办公室讨论一个复杂的价格调整条款。我相信这位同事一定和我一样记得这个特殊的工作时刻,尽管她已经离开君合多年。


 我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大楼的一次晃动,但下意识地以为那是自己的错觉,未予理会,继续和同事讨论。静安嘉里中心警铃大作,但我依然没太当回事,毕竟不时有消防演习,大楼里的警铃也有故障的可能。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同事起身离开办公室撤离大楼时,我才决定放下手中的工作跟随人流撤离。


5月12日

当天,所有的人都是在震惊中度过的。那时没有微信,很多信息通过电视、广播、微博、电话和短信迅速传播。回到办公室之后,再也无心工作,通过网络关注着一篇篇关于灾情的报道。


5月13日

办公室发来电邮,告知合伙人希望知道我们办公室内有任何合伙人、律师、行政、秘书和阿姨的家人和亲属是否在地震发生或受影响地区,是否有受影响。有同事陆续报了平安,而邓卫中律师彼时还在牵挂他在都江堰资助的八个学生,地震发生时正值学生上课时间。


同日,有同事号召献血。马建军和李骐两位合伙人身先士卒,诸多同事响应,大家不约而同前往办公室附近的献血站。


我在13:08发给上海全体同事的邮件显示,截至13:00,已经献血和报名献血的上海同事已经达到23人,也有个别同事因为身体条件不过关而未能如愿。我能够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事务所的每一个人都凝聚了起来。


5月14日

管委会发来通知,告知所里已决定以君合的名义向灾区捐款,并由各地办公室负责安排员工个人的自愿捐款。


5月15日

得知原在君合工作的秘书顾喆已赴成都,不少同事都在联系她,希望通过她获得前线的第一手信息,并尝试转交君合财务阮冰清和几位秘书牵头筹集的纱布、消毒棉、医用胶带、白药、压缩饼干等救灾物品。


当天得到的消息是,上海血库已满;四川那边不具备运送的条件,物资运输暂无法安排,大家筹集的物资无法及时运抵。


5月16日

上午,邓卫中律师分享喜讯,他资助的都江堰新建小学二年级学生王佳淇,在地震造成教学楼倒塌近90个小时后,遇救脱险。邓律师邮件的原文是:“我无法形容我当时的喜悦,用颤栗可能更确切一点……”。


5月19日

曲惠清有感于人民日报的灾情报道,创作后附的《孩子,不怕》的歌词作品。在同事的提议下,立即安排谱曲。当日,国务院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


5月21日

君合秘书李艺琳完成《孩子,不怕》的谱曲。她给我的邮件写道:“由于右手臂骨折还未完全康复,写的字有些潦草,别见怪。”此后,我们短期内收到五版谱曲,君合的一些同仁完成了演唱录音。我们希望这首歌能得以传唱推广,并对经历地震孤儿的未来生活带来真正的帮助,给灾区人民以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


image.png

↑ 李艺琳手写曲谱


7月

《君合(人文版)》2008第三期(总第20期)问世,其中汇集多篇君合同事原创的地震主题文章。不少作者自愿捐出当期稿费用于赈灾。


8月20日

汶川大地震发生100天,办公室发邮件给全体同事,号召大家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9月4日

马建军和汪东澎律师以及秘书伍文雯,携带图书514册、文具1017件开车自驾奔赴灾区。11月6日,第二批图书958册从上海启程赴川,捐赠给绵阳安县秀水镇第三小学。2009年6月2日,学校老师来邮,发来新建校舍的照片,并告知抗震设防为7.5度,以后如果遇到5·12那样的地震,学校绝对是不会倒塌的,而且可以成为公共的避难场所。


10年后的2018年,君合成都分所成立,君合人在四川大地上有了自己的家。


附:《孩子不怕》歌词及曲谱


image.png

↑ 《孩子不怕》终版词曲作者:曲惠清(右),李尧(左)


君合是两大国际律师协作组织Lex MundiMultilaw中唯一的中国律师事务所成员,同时还与亚欧主要国家最优秀的一些律师事务所建立Best Friends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些协作组织和伙伴,我们的优质服务得以延伸至几乎世界每一个角落。
北京绿化基金会与君合共同发起的“北京绿化基金会碳中和专项基金”,是中国律师行业参与发起设立的第一支碳中和专项基金。旨在充分利用公开募捐平台优势,积极联合社会力量,宣传碳中和理念,鼓励和动员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增汇减排”、“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